补骨脂【补虚药】
  • 大字体
  • 中字体
  • 小字体
  • 进入社区

补骨脂

基本内容

出处:《药性论》

别名:破故纸、骨脂

来源:豆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燥成熟果实。

处方用名:补骨脂、破故纸、盐补骨脂、盐骨脂

药性:辛、苦,温。归肾、脾经。

功效:补肾壮阳,固精缩尿,纳气平喘,温脾止泻;外用消风祛斑。

临床应用:
1.肾阳不足,阳痿不孕,腰膝冷痛
2.肾虚遗精滑精,遗尿尿频
3.肾虚作喘 
4.脾肾阳虚,五更泄泻
5.白癜风,斑秃


1.肾虚阳痿、腰膝冷痛。本品苦辛温燥,善壮肾阳暖水脏,常与菟丝子、胡桃肉、沉香等同用,治肾虚阳痿,如补骨脂丸(《和剂局方》);与杜仲、胡桃肉同用,治肾虚阳衰,风冷侵袭之腰膝冷痛等,如青娥丸。
2.肾虚遗精、遗尿、尿频。本品兼有涩性,善补肾助阳,固精缩尿,单用有效,亦可随证配伍它药。如治滑精,以补骨脂、青盐等分同炒为末服(《三因方》);单用本品炒,为末服,治小儿遗尿,如破故纸散(《补要袖珍小儿方论》);与小茴香等分为丸,治肾气虚冷,小便无度,如破故纸丸(《魏氏家藏方》)。
3.脾肾阳虚五更泄泻。本品能壮肾阳、暖脾阳、收涩以止泻,与肉豆蔻、生姜、大枣为丸,如二神丸(《普济本事方》);或上方加吴茱萸、五味子,均治五更泄如四神丸(《证治准绳》)。
4.肾不纳气,虚寒喘咳。本品补肾助阳,纳气平喘,多配伍胡桃肉、蜂蜜等,可治虚寒性喘咳,如治喘方(《医方论》);或配人参、木香等治疗虚喘痨嗽(《是斋医方》)。

用法用量:煎服,6~10g。外用20%~30%酊剂涂患处。

注意事项:本品性质温燥,能伤阴助火,故阴虚火旺、大便秘结者忌服。

方剂

1、七宝美髯丹
2、四神丸

药理

化学成分:主要含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等香豆素类;黄芪苷等黄酮类;补骨脂酚等单萜酚类成分。还含有豆固醇、谷固醇、葡萄糖苷、棉子糖等。

药理作用:
1.主要药理作用
(1)内分泌系统(下丘脑——垂体——性腺轴)
(2)心脑血管系统(强心、扩张冠状血管)
2.其他药理作用
(1)雌激素样作用
(2)抗骨质疏松
(3)抗肿瘤
(4)抗菌
(5)增加皮肤色素

炮制

炮制方法:
1.补骨脂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。
2.盐补骨脂:取净补骨脂,加盐水拌匀,闷润,待盐水被吸尽后,置炒制容器内,用文火加热,炒至微鼓起、迸裂并有香气逸出时,取出晾凉。
每100kg补骨脂,用盐2kg。
炮制作用:
1.补骨脂:味辛、苦,性温。归肾、脾经。具有温肾壮阳、除湿止痒的功能。多用于制备酊剂、散剂、注射剂等,外用治银屑病,白痰风,扁平疣,斑秃。
2.盐补骨脂:可引药入肾,增强温肾助阳、纳气、止泻的作用。用于阳痿遗精,遗尿尿频,腰膝冷痛,肾虚作喘,五更泄泻。

性状和鉴别

【性状】 本品呈肾形,略扁,长3~5mm,宽2~4mm,厚约1.5mm。表面黑色、黑褐色或灰褐色,具细微网状皱纹。顶端圆钝,有一小突起,凹侧有果梗痕。质硬。果皮薄,与种子不易分离;种子1枚,子叶2,黄白色,有油性。气香,味辛、微苦。
【鉴别】 (1)本品粉末灰黄色。种皮栅状细胞侧面观有纵沟纹,光辉带1条,位于上侧近边缘处,顶面观多角形,胞腔极小,孔沟细,底面观呈圆多角形,胞腔含红棕色物。支持细胞侧面观哑铃形,表面观类圆形。壁内腺(内生腺体)多破碎,完整者类圆形,由十数个至数十个纵向延长呈放射状排列的细胞构成。草酸钙柱晶细小,成片存在于中果皮细胞中。
(2)取本品粉末0.5g,加乙酸乙脂20ml,超声处理15分钟,滤过,滤液蒸干,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,作为供试品溶液。另取补骨脂素对照品、异补骨脂素对照品,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,作为对照品溶液。照薄层色谱法试验,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~4μl,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,以正己烷-乙酸乙酯(4:1)为展开剂,展开,取出,晾干,喷以10%氢氧化钾甲醇溶液,置紫外光灯(365nm)下检视。供试品色谱中,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显相同的两个荧光斑点。

古籍参考

1.《药性论》:“治男子腰疼膝冷囊湿,逐诸冷顽痹,止小便利,腹中冷。”
2.《开宝本草》:“治五劳七伤,风虚冷,骨髓伤败,肾冷精流及妇人血气堕胎。”
3.《本草经疏》:“补骨脂,能暖水脏,阴中生阳,壮火益士之要药也。”

> ute;"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