菟丝子【补虚药】
  • 大字体
  • 中字体
  • 小字体
  • 进入社区

菟丝子

基本内容

出处:《神农本草经》

别名:菟丝实、吐丝子、无娘藤米米、黄藤子、黄丝子

来源: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或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。

处方用名:菟丝子、吐丝子、炒菟丝子、盐菟丝子、酒菟丝饼

药性:辛、甘,平。归肝、肾、脾经。

功效:补益肝肾,固精缩尿,安胎,明目,止泻;外用消风祛斑。

临床应用:
1.肝肾不足,腰膝酸软,阳痿遗精,遗尿尿频
2.肾虚胎漏,胎动不安
3.肝肾不足,目昏耳鸣
4.脾肾虚泻
5.白癜风


1.肾虚腰痛、阳痿遗精、尿频及宫冷不孕。本品辛以润燥,甘以补虚,为平补阴阳之品,功能补肾阳、益肾精以固精缩尿。如菟丝子、炒杜仲等分,合山药为丸,治腰痛(《百一选方》);与枸杞子、覆盆子、车前子同用,治阳痿遗精,如五子衍宗丸(《丹溪心法》);与桑螵蛸、肉苁蓉、鹿茸等同用,治小便过多或失禁,如菟丝子丸(《世医得效方》);与茯苓、石莲子同用,治遗精、白浊、尿有余沥,如茯苓丸(《和剂局方》)。
2.肝肾不足,目暗不明。本品滋补肝肾益精养血而明目,常与熟地、车前子同用,如驻景丸(《和剂局方》);又《千金方》明目益精长志倍力,久服长生耐老方,配远志、茯苓、人参、当归等。
3.脾肾阳虚,便溏泄泻。本品能补肾益脾止泻,如治脾虚便溏,与人参、白术、补骨脂为丸服(《方脉正宗》);与枸杞子、山药、茯苓、莲子同用,治脾肾虚泄泻,如菟丝子丸(《沈氏尊生书》)。
4.用于肾虚胎动不安。本品能补肝肾安胎,常以本品与续断、桑寄生、阿胶同用,治肾虚胎元不固,胎动不安、滑胎,如寿胎丸(《衷中参西录》)。
此外,本品亦可治肾虚消渴,如《全生指迷方》单用本品研末蜜丸服,治消渴。

用法用量:煎服,6~12g。外用适量。

注意事项:本品虽为平补之品,但偏于补阳,故阴虚火旺、大便燥结、小便短赤者不宜服用。

临床配伍:
1、治心气不足,思虑太过,肾经虚损,真阳不固,溺有余沥,小便白浊,梦寐频泄:菟丝子五两,白茯苓三两,石莲子(去壳)二两。上为细末,酒煮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盐汤下。常服镇益心神,补虚养血,清小便。(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茯菟丸)
2、补肾气,壮阳道,助精神,轻腰脚:菟丝子一斤(淘净,酒煮,捣成饼,焙干),附子(制)四两。共为未,酒糊丸,梧子大。酒下五十丸。(《扁鹊心书》菟丝子丸)
3、治丈夫腰膝积冷痛,或顽麻无力:菟丝子(洗)秤一两,牛膝一两。同浸于银器内,用酒浸过一寸五日,曝干,为末,将原浸酒再入少醇酒作糊,搜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空心酒下二十丸。(《经验后方》)
4、治膏淋:菟丝子(酒浸,蒸,捣,焙),桑螵蛸(炙)各半两,泽泻一分。上为细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空心用清米饮送下。(《普济方》菟丝丸)

方剂

1、左归丸
2、右归丸
3、七宝美髯丹

药理

化学成分:主要含黄酮类成分:金丝桃苷,菟丝子苷等;有机酸类成分:绿原酸等;还含钙、钾、磷等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等。

药理作用:
菟丝子对氢化可的松所致小鼠“阳虚”模型有治疗作用,能明显增强黑腹果蝇交配次数;有雌激素样作用和抗衰老作用;能增强离体蟾蜍心脏收缩力,降低胆固醇,软化血管,降低血压,并能促进造血功能;能抑制肠运动;能延缓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的发展。

炮制

炮制方法:
1.菟丝子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淘净,干燥。
2.盐菟丝子:取净菟丝子,加盐水拌匀,闷润,待盐水被吸尽后,置炒制容器内,用文火加热,炒至略鼓起,微有爆裂声,并有香气逸出时,取出晾凉。
每100kg菟丝子,用食盐2kg。
3.酒菟丝子饼:取净菟丝子,加适量水煮至开裂,不断搅拌,待水液被吸尽,全部显黏丝稠粥状时,加入黄酒和白面拌匀,取出,压成饼,切成小方块,干燥。
每100kg菟丝子,用黄酒15kg,白面15kg。
4.炒菟丝子:取菟丝子,置炒制容器内,用文火加热,炒至微黄色,有爆裂声,取出晾凉。
炮制作用:
1.菟丝子:味甘,性温。归肝、肾经。具有益肾固精、安胎、养肝明目、止泻的功能。
2.菟丝子:偏温,补阳胜于补阴。盐苑丝子不温不寒,平补阴阳,并能引药归肾,增强补肾固精安胎作用。用于阳痿,滑精,遗尿,带下,胎气不固,消渴。
3.酒苑丝子:饼可增加温肾壮阳固精的作用,并可提高煎出效果,便于粉碎,为较常用的炮制方法。用于腰膝酸软,目昏耳鸣,肾虚胎漏,脾肾虚泄,消渴,遗精,白浊。

性状和鉴别

【性状】 本品呈类球形,直径1~2mm。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,粗糙,种脐线形或扁圆形。质坚实,不易以指甲压碎。气微,味淡。
【鉴别】 (1)取本品少量,加沸水浸泡后,表面有黏性;加热煮至种皮破裂时,可露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,形如吐丝。
(2)本品粉末黄褐色或深褐色。种皮表皮细胞断面观呈类方形或类长方形,侧壁增厚;表面观呈圆多角形,角隅处壁明显增厚。种皮栅状细胞成片,断面观2列,外列细胞较内列细胞短,具光辉带,位于内侧细胞的上部;表面观呈多角形,皱缩。胚乳细胞呈多角形或类圆形,胞腔内含糊粉粒。子叶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。
(3)取本品粉末0.5g,加甲醇40ml,加热回流30分钟,滤过,滤液浓缩至5ml,作为供试品溶液。另取菟丝子对照药材0.5g,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。再取金丝桃苷对照品,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,作为对照品溶液。照薄层色谱法试验,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~2μl,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,以甲醇-冰醋酸-水(4:1:5)为展开剂,展开,取出,晾干,喷以三氯化铝试液,置紫外光灯(365nm)下检视。供试品色谱中,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。

古籍参考

1.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主续绝伤,补不足,益气力肥健。”“久服明目,轻身延年。”
2.《本草经疏》:“五味之中,惟辛通四气,复兼四味,《经》曰肾苦燥,急食辛以润之。菟丝子之属是也,与辛香燥热之辛,迥乎不同矣,学者不以辞害义可也。”
3.《本经逢原》:“菟丝子,祛风明目,肝肾气分也。其性味辛温质粘,与杜仲之壮筋暖腰膝无异。其功专于益精髓,坚筋骨,止遗泄,主茎寒精出,溺有余沥,去膝胫酸软,老人肝肾气虚,腰痛膝冷,合补骨脂、杜仲用之,诸筋膜皆属之肝也。气虚瞳子无神者,以麦门冬佐之,蜜丸服,效。凡阳强不痿,大便燥结,小水赤涩者勿用,以其性偏助阳也。”

> ute;"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