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《神农本草经》
别名:白石、羊起石、石生、阳石、起阳石
来源:硅酸盐类矿物焦闪石族透闪石,主含含水硅酸钙。
处方用名:阳起石、煅阳起石、酒阳起石
药性:咸,温。归肾经。
功效:温肾壮阳。
临床应用:
肾阳亏虚,阳痿不举,宫冷不孕
阳痿不举,宫冷不孕。本品温肾壮阳,强阳起痿,用治男子阳痿遗精,女子宫冷不孕,崩中漏下,以及腰膝冷痛等症。单用本品煅后研末,空心盐汤送服,用治阳痿阴汗(《普济方》);用本品煅后,与钟乳石等分为细末,加酒煮附子末,面糊为丸,空腹米汤送下,治下元虚冷,精滑不禁,便溏足冷(《杂病源流犀烛》);或与鹿茸、菟丝子、肉苁蓉等配伍,用治精清精冷无子,如阳起石丸(《妇科玉尺》);若与吴茱萸、干姜、熟地黄等配伍,用治子宫虚寒不孕,如阳起石丸《和剂局方》。
用法用量:煎服,3~6g。
注意事项:阴虚火旺者忌用。不宜久服。
临床配伍:
1)配鹿茸,温肾壮阳力增强,并兼以益精血,调冲任,用于命门火衰,冲任不交,虚寒之极,崩中不止,宫冷不孕之证。
(2)配韭菜子,补肾壮阳固精,可治疗肾阳不足,遗精白带等症。
1、安息香丸
2、八石散
3、八石散
化学成分:主要成分是含水硅酸钙。
药理作用:
阳起石具有兴奋性机能的作用
炮制方法:
1.阳起石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洗净,干燥,砸成小块。
2.煅阳起石:取净阳起石小块,置耐火容器内,用武火加热,煅至红透,取出,放冷,研碎。
3.酒阳起石:取净阳起石小块,置耐火容器内,用武火加热,煅至红透后,倒入黄酒中淬,如此反复煅淬至药物酥脆、酒尽为度,取出晾干,研碎。
每100kg阳起石,用黄酒20kg。
炮制作用:
1.阳起石:味咸,性温。归肾经。具有温肾壮阳的功能。本品临床均煅用。
2.煅阳起石:质地酥脆,易于粉碎,便于煎出有效成分。
3.酒阳起石:可进一步使其质地酥脆,利于加工成细粉,并可加强壮阳作用。用于下焦虚寒,腰膝酸软,遗精,阳痿,宫冷不孕,崩漏。
为长条形或扁长条形,大小不一。全体乳白色、青白色至青灰色,或形成青白色与青灰色相间的纵花纹,有时带黄棕色,具光泽。体重而质地松软,易剥离,断面呈纤维状,易纵向裂开,捻碎后呈丝状,其丝棉软而光滑。富弹性,粘在皮肤上则发痒,且不易去掉。气味均无。以针束状、灰白色有光泽、易捻碎者为佳。
1.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主崩中漏下,破子脏中血,微瘕结气,寒热,腹痛无子,阴痿不起,补不足。”
2.《名医别录》:“疗男子茎头寒,阴下湿痒,去臭汗,消水肿。久服不饥,令人有子。”
3.《药性论》:“补肾气精乏,腰痛膝冷,温痹,能暖女子子宫久冷,冷微寒瘕,止月水不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