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归【补虚药】
  • 大字体
  • 中字体
  • 小字体
  • 进入社区

当归

基本内容

出处:《神农本草经》

别名:干归、马尾当归、秦归、马尾归、云归、西当归、岷当归

来源: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。

处方用名:当归、秦归、归头、归身、归尾、全当归、酒当归、土炒当归、当归炭

药性:甘、辛,温。归肝、心、脾经

功效: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。

临床应用:
1.血虚萎黄,眩晕心悸
2.血虚、血瘀之月经不调,经闭痛经 
3.虚寒腹痛,风湿痹痛,跌扑损伤,痈疽疮疡
4.血虚肠燥便秘


1.血虚诸证。本品甘温质润,长于补血,为补血之圣药。若气血两虚,常配黄芪、人参补气生血,如当归补血汤(《兰室秘藏》)、人参养荣汤(《温疫论》);若血虚萎黄、心悸失眠,常与熟地黄、白芍、川芎配伍,如四物汤(《和剂局方》)。
2.血虚血瘀之月经不调、经闭、痛经等。常以本品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常与补血调经药同用,如《和剂局方》四物汤,既为补血之要剂,亦为妇科调经的基础方;若兼气虚者,可配人参、黄芪;若兼气滞者,可配香附、延胡索;若兼血热者,可配黄芩、黄连,或牡丹皮、地骨皮;若血瘀经闭不通者,可配桃仁、红花;若血虚寒滞者,可配阿胶、艾叶等。
3.虚寒性腹痛、跌打损伤、痈疽疮疡、风寒痹痛等。本品辛行温通,为活血行气之要药。本品补血活血、散寒止痛,配桂枝、芍药、生姜等同用,治疗血虚血瘀寒凝之腹痛,如当归生姜羊肉汤(《金匮要略》)、当归建中汤(《千金方》);本品活血止痛,与乳香、没药、桃仁、红花等同用,治疗跌打损伤瘀血作痛,如复元活血汤(《医学发明》)、活络效灵丹(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);与银花、赤芍、天花粉等解毒消痈药同用,以活血消肿止痛,治疗疮疡初起肿胀疼痛,如仙方活命饮(《妇人大全良方》);与黄芪、人参、肉桂等同用,治疗痈疽溃后不敛,如十全大补汤(《和剂局方》);亦可与金银花、玄参、甘草同用,治疗脱疽溃烂,阴血伤败,如四妙勇安汤(《验方新编》);若风寒痹痛、肢体麻木,可活血、散寒、止痛,常与羌活、防风、黄芪等同用,如蠲痹汤(《百一选方》)。
4.血虚肠燥便秘。本品补血以润肠通便,用治血虚肠燥便秘。常以本品与肉苁蓉、牛膝、升麻等同用,如济川煎(《景岳全书》)。

用法用量:煎服,6~12g。生当归质润,长于补血,调经,润肠通便,常用于血虚证、血虚便秘、痈疽疮疡等。酒当归功善活血调经,常用于血瘀经闭、痛经,风湿痹痛,跌扑损伤等。又传统认为,当归身偏于补血,当归头偏于止血,当归尾偏于活血,全当归偏于和血(补血活血)。

注意事项:湿盛中满、大便溏泻者忌服。

临床配伍:
(1)临床常与黄芪、人参配伍,补气生血,治疗血虚诸证,如当归补血汤;
(2)与川芎、白芍和熟地黄配伍,补血活血、调经止痛,治疗血虚血瘀、月经不调,如四物汤;
(3)与乳香、没药、红花同用,活血止痛,治疗跌打损伤瘀血作痛,如复元活血汤。

方剂

1、温脾汤
2、济川煎
3、黄龙汤
4、逍遥散
5、仙方活命饮
6、四妙勇安汤
7、龙胆泻肝汤
8、清胃散
9、芍药汤
10、当归六黄汤
11、当归四逆汤
12、暖肝煎
13、五积散
14、防风通圣散
15、补中益气汤
16、四物汤
17、当归补血汤
18、归脾汤
19、八珍汤
20、泰山磐石散
21、一贯煎
22、右归丸
23、七宝美髯丹
24、补天大造丸
25、真人养脏汤
26、桑螵蛸散
27、朱砂安神丸

药理

化学成分:含挥发油及水溶性成分。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藁本内酯,其他有正丁烯内酯、当归酮、月桂烯及蒎烯类等多种成分。水溶性部分含有阿魏酸、琥珀酸、烟酸、尿嘧啶等;另含当归多糖、黄酮类化合物、多种氨基酸、维生素及无机元素等。

药理作用:
1.主要药理作用
(1)免疫系统(升高WBC、增强吞噬功能、增强细胞免疫、增强体液免疫、改善学习记忆)
(2)物质代谢(降血脂)
(3)抗氧化损伤
(4)心脑血管系统(扩张冠状血管、扩张脑血管、扩张外周血管、降压)
(5)增强造血功能
2.其他药理作用
(1)调节子宫

炮制

炮制方法:
1.当归(全当归)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薄片,晒干或低温干燥。
2.酒当归:取净当归片,加入定量黄酒拌匀,稍闷润,待酒被吸尽后,置炒制容器内,文火加热,炒至深黄色,取出晾凉。
每100kg当归片,用黄酒10kg。
3.土炒当归:将灶心土粉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,中火加热炒至土呈灵活状态,倒入净当归片,炒至当归片上粘满细土时(俗称挂土),取出。筛去土,摊凉。
每100kg当归片,用灶心土粉30kg。
4.当归炭:取当归片,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,中火加热,炒至微黑色,取出晾凉。
炮制作用:
1.当归:味甘、辛,性温。归肝、心、脾经。生品质润,具有补血,调经,润肠通便的功能。
2.酒当归:活血通经、祛瘀止痛的作用增强。用于经闭痛经,风湿痹痛,跌打损伤,瘀血肿痛。
3.土炒当归:既能增强入脾补血作用,又能缓和油润而不滑肠。可用于治疗血虚便溏,腹中时痛。
4.当归炭:以止血和血为主。用于崩中漏下,月经过多。

性状和鉴别

【性状】 本品略呈圆柱形,下部有支根3~5条或更多,长15~25cm。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,具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。根头(归头)直径1.5~4cm,具环纹,上端圆钝,或具数个明显突出的根茎痕,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和叶鞘的残基;主根(归身)表面凹凸不平;支根(归尾)直径0.3~1cm,上粗下细,多扭曲,有少数须根痕。质柔韧,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,皮部厚,有裂隙和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,木部色较淡,形成层环黄棕色。有浓郁的香气,味甘、辛、微苦。
柴性大、干枯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不可供药用。
【鉴别】 (1)本品横切面:木栓层为数列细胞。栓内层窄,有少数油室。韧皮部宽广,多裂隙,油室和油管类圆形,直径25~160μm,外侧较大,向内渐小,周围分泌细胞6~9个。形成层成环。木质部射线宽3~5列细胞;导管单个散在或2~3个相聚,呈放射状排列;薄壁细胞含淀粉粒。
粉末淡黄棕色。韧皮薄壁细胞纺锤形,壁略厚,表面有极微细的斜向交错纹理,有时可见菲薄的横隔。梯纹导管和网纹导管多见,直径约至80μm。有时可见油室碎片。
(2)取本品粉末0.5g,加乙醚20ml,超声处理10分钟,滤过,滤液蒸干,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,作为供试品溶液。另取当归对照药材0.5g,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。照薄层色谱法试验,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,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,以正己烷-乙酸乙酯(4:1)为展开剂,展开,取出,晾干,置紫外光灯(365nm)下检视。供试品色谱中,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。
(3)取本品粉末3g,加1%碳酸氢钠溶液50ml,超声处理10分钟,离心,取上清液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2~3,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,每次20ml,合并乙醚液,挥干,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,作为供试品溶液。另取阿魏酸对照品、藁本内酯对照品,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溶液,作为对照品溶液。照薄层色谱法试验,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,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,以环己烷-二氯甲烷-乙酸乙酯-甲酸(4:1:1:0.1)为展开剂,展开,取出,晾干,置紫外光灯(365nm)下检视。供试品色谱中,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。

古籍参考

1.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主咳逆上气,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。妇人漏下绝子,诸恶疮疡,金疮。”
2.《日华子本草》:“主治一切风,一切血,补一切劳,破恶血,养新血及主癥癖。”
3.《医学启源》:“当归,气温味甘,能和血补血,尾破血,身和血。”
4.《本草纲目》:“治头痈,心腹诸痛,润肠胃、筋骨、皮肤,治痈疽,排脓止痛,和血补血。”
5.《本草备要》:“润燥滑肠。”

> :absolute;"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