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《神农本草经》
别名:胡麻子、脂麻
来源:脂麻科植物脂麻的干燥成熟种子。
处方用名:黑芝麻、胡麻仁、巨胜子、炒黑芝麻
药性:甘,平。归肝、肾、大肠经。
功效:补肝肾,益精血,润肠燥。
临床应用:
1.精血亏虚,头晕眼花,耳鸣耳聋,须发早白,病后脱发
2.肠燥便秘
1.肾精肝血亏虚所致的早衰诸证。本品为具营养作用的益精养血药,其性平和,甘香可口,为食疗佳品。古方多用于精亏血虚,肝肾不足引起的头晕眼花、须发早白、四肢无力等症,如《寿世保元》扶桑至宝丹(又名桑麻丸)以之配伍桑叶为丸服。亦常与巴戟天、熟地黄等补肾益精养血之品配伍,用以延年益寿。
2.肠燥便秘。本品富含油脂,能润肠通便,适用于精亏血虚之肠燥便秘。可单用,或与肉苁蓉、苏子、火麻仁等润肠通便之品配伍。
用法用量:煎服,9~15g。
注意事项:大便溏泻者不宜服用。
1、消风散
2、佝偻汤
化学成分:主要含脂肪酸类成分:油酸,亚油酸,棕榈酸,花生酸等。还含芝麻素、芝麻酚、β-谷甾醇、植物蛋白等。
药理作用:
黑芝麻有抗衰老作用,可使实验动物的衰老现象推迟发生;所含亚油酸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,减轻主动脉病变,有防治动脉硬化作用;可使实验动物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受到某种程度的抑制;可降低血糖,并增加肝脏及肌肉中糖原含量,但大剂量下可使糖原含量下降;所含脂肪油能滑肠通便。
炮制方法:
1.黑芝麻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洗净,干燥。用时捣碎。
2.炒黑芝麻:取净黑芝麻,置炒制容器内,用文火加热,炒至有爆裂声,并有香气逸出时,取出放凉。用时捣碎。
炮制作用:
1.黑芝麻:味甘,性平。归肝、肾、大肠经。具有补肝肾,益精血,润肠燥的功能。生品现已少用。
2.炒黑芝麻:香气浓,具有补益肝肾、填精补血、润肠通便的功效。常用于头昏,头痛,眼花,耳鸣,须发早白或脱发,肠燥便秘,妇人乳少。
【性状】
本品呈扁卵圆形,长约3mm,宽约2mm。表面黑色,平滑或有网状皱纹。尖端有棕色点状种脐。种皮薄,子叶2,白色,富油性。气微,味甘,有油香气。
【鉴别】
(1)粉末灰褐色或棕黑色。种皮表皮细胞成片,胞腔含黑色色素,表面观呈多角形,内含球状结晶体;断面观呈栅状,外壁和上半部侧壁菲薄,大多破碎,下半部侧壁和内壁增厚。草酸钙结晶常见,球状或半球形结晶散在或存在于种皮表皮细胞中,直径14~38μm;柱晶散在或存在于颓废细胞中,长约至24μm,直径2~12μm。
(2)取本品1g,研碎,加石油醚(60~90℃)10ml,浸泡1小时,倾取上清液,置试管中,加含蔗糖0.1g的盐酸10ml,振摇半分钟,酸层显粉红色,静置后,渐变为红色。
(3)取本品0.5g,捣碎,加无水乙醇20ml,超声处理20分钟,滤过,滤液蒸干,残渣加无水乙醇1ml使溶解,静置,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。另取黑芝麻对照药材0.5g,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。再取芝麻素对照品、β-谷甾醇对照品,加无水乙醇分别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,作为对照品溶液。照薄层色谱法试验,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各8μl、对照品溶液各4μl,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,以环己烷-乙醚-乙酸乙酯(20:5.5:2.5)为展开剂,展开,取出,晾干,喷以10%硫酸乙醇溶液,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。供试品色谱中,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显相同颜色的斑点。
1.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主伤中虚羸,补五内,益气力,长肌肉,填脑髓”。
2.《本草备要》:“补肝肾、润五脏,滑肠。”
3.《玉楸药解》:“补益精液,润肝脏,养血舒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