龟甲【补虚药】
  • 大字体
  • 中字体
  • 小字体
  • 进入社区

龟甲

基本内容

出处:《神农本草经》

别名:乌龟壳、乌龟板、龟板

来源: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。

处方用名:龟甲、龟板、炙龟甲、制龟甲、酥龟甲、烫龟甲

药性:咸、甘,微寒。归肝、肾、心经。

功效:滋阴潜阳,益肾强骨,养血补心,固经止崩。

临床应用:
1.阴虚潮热、骨蒸盗汗,阴虚阳亢、头晕目眩,虚风内动
2.肾虚筋骨痿软,囟门不合
3.阴血亏虚,惊悸、失眠、健忘
4.阴虚血热,崩漏经多


1.肝肾阴虚所至的阴虚阳亢、阴虚内热、阴虚风动证。本品长于滋补肾阴,兼能滋养肝阴,故适用于肝肾阴虚而引起上述诸证。对阴虚阳亢头目眩晕之证,本品兼能潜阳,常与天冬、白芍、牡蛎等品同用,如镇肝息风汤(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)。治阴虚内热,骨蒸潮热,盗汗遗精者,常与滋阴降火之熟地、知母、黄柏等品同用,如大补阴丸(《丹溪心法》)。本品性寒,兼退虚热,治阴虚风动,神倦瘈疭者,宜与阿胶、鳖甲、生地等品同用,如大定风珠(《温病条辨》)。
2.肾虚筋骨痿弱。本品长于滋肾养肝,又能健骨,故多用于肾虚之筋骨不健,腰膝酸软,步履乏力及小儿鸡胸、龟背、囟门不合诸症,常与熟地、知母、黄柏、锁阳等品同用,如虎潜丸(《丹溪心法》)。小儿脾肾不足,阴血亏虚,发育不良,出现鸡胸、龟背者,宜与紫河车、鹿茸、山药、当归等补脾益肾、益精养血之品同用。
3.阴血亏虚之惊悸、失眠、健忘。本品入于心肾,又可以养血补心,安神定志,适用于阴血不足,心肾失养之惊悸、失眠、健忘,常与石菖蒲、远志、龙骨等品同用,如孔子大圣知枕中方(现简称枕中丹)(《千金方》)。
此外,本品还能止血。因其长于滋养肝肾,性偏寒凉,故尤宜于阴虚血热,冲任不固之崩漏、月经过多。常与生地、黄芩、地榆等滋阴清热、凉血止血之品同用。

用法用量:煎服,9~24g,先煎。本品经砂烫醋淬后,更容易煎出有效成分,并除去腥气,便于服用。

注意事项:脾胃虚寒者忌服,孕妇慎用。

临床配伍:
1、治降阴火、补肾水:黄柏(炒褐色)、知母(酒浸,炒)各四两,熟地黄(酒蒸)、龟甲(酥炙)各六两。上为末,猪骨髓、蜜为丸。服七十丸,空心,盐白汤下。(《丹溪心法》大补阴丸)
2、治痿厥,筋骨软,气血俱虚甚者:黄柏(炒)、龟甲(酒炙)各一两半,干姜二钱,牛膝一两,陈皮半两。上为末,姜汁和丸,或酒糊丸。每服七十丸,白汤下。(《丹溪心法》补肾丸)
3、治心矢志善忘:龟甲(炙)、木通(锉)、远志(去心)、菖蒲各半两。捣为细散,空心酒服方寸匕,渐加至二钱匕。(《圣济总录》龟甲散)

方剂

1、桑螵蛸散

药理

化学成分:主要含角蛋白及骨胶原蛋白;胆甾醇类成分:胆固醇,胆甾醇-4-烯-3-酮,十二碳烯酸胆甾醇酯;氨基酸:天冬氨酸,苏氨酸,精氨酸等。

药理作用:
本品能降低甲状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,促进肾上腺皮质生长,增加肾上腺重量,降低血浆皮质醇及尿17-羟类固醇含量,能增加小鼠生殖腺包括睾丸、子宫、前列腺、精囊腺的重量,促进生长发育,还能兴奋子宫,加强收缩;龟甲还有抗骨质疏松和抗脊髓损伤作用;龟甲水煎液能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;龟甲还能抗凝血、增加冠脉流量和提高耐缺氧能力,并有解热、补血、镇静作用。

炮制

炮制方法:
1.龟甲:取原药材,置蒸锅内,沸水蒸45分钟,取出,放入热水中,立即用硬刷除净皮肉,洗净,晒干。或取原药材用清水浸泡,不换水,使皮肉筋膜腐烂,与甲骨容易分离时取出,用清水洗净,日晒夜露至无臭味,晒干。
2.醋龟甲:取砂置炒制容器内,用武火加热至滑利状态,容易翻动时,投入大小分档的净龟甲,炒至表面淡黄色,质酥脆时,取出,筛去砂子,立即投入醋中淬之,捞出,干燥,用时捣碎。
每100kg龟甲,用醋20kg。
炮制作用:
1.龟甲:味咸、甘,性微寒。归肝、肾、心经。具有滋阴潜阳,益肾强骨,养血补心,固经止崩的功能。龟甲质地坚硬,有腥气,功善滋阴潜阳,用于肝风内动,肝阳上亢。
2.醋龟甲:质变酥脆,易于粉碎,利于煎出有效成分,并能矫臭矫味。制龟甲以补肾健骨,滋阴止血力胜,常用于劳热咯血,脚膝痿弱,潮热盗汗,痔疮肿痛。

性状和鉴别

【性状】
本品背甲及腹甲由甲桥相连,背甲稍长于腹甲,与腹甲常分离。背甲呈长椭圆形拱状,长7.5~22cm,宽6~18cm;外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,脊棱3条;颈盾1块,前窄后宽;椎盾5块,第1椎盾长大于宽或近相等,第2~4椎盾宽大于长;肋盾两侧对称,各4块;缘盾每侧11块;臀盾2块。腹甲呈板片状,近长方椭圆形,长6.4~21cm,宽5.5~17cm;外表面淡黄棕色至棕黑色,盾片12块,每块常具紫褐色放射状纹理,腹盾、胸盾和股盾中缝均长,喉盾、肛盾次之,肱盾中缝最短;内表面黄白色至灰白色,有的略带血迹或残肉,除净后可见骨板9块,呈锯齿状嵌接;前端钝圆或平截,后端具三角形缺刻,两侧残存呈翼状向斜上方弯曲的甲桥。质坚硬。气微腥,味微咸。
【鉴别】
取本品粉末1g,加甲醇10ml,超声处理30分钟,滤过,滤液蒸干,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,作为供试品溶液。另取龟甲对照药材1g,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。再取胆固醇对照品,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,作为对照品溶液。照薄层色谱法试验,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各10~20μl、对照品溶液5~10μl,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,以甲苯-乙酸乙酯-甲醇-甲酸(15:2:1:0.6)为展开剂,展开16cm,取出,晾干,喷以硫酸无水乙醇溶液(1→10),在105℃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。供试品色谱中,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显相同颜色的斑点。

古籍参考

1.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主……小儿囟不合”。
2.《本草纲目》:“补心、补肾、补血,皆以养阴也……观龟甲所主诸病,皆属阴虚血弱”。
3.《本草通玄》:“大有补水制火之功,故能强筋骨,益心智……止新血”。

> :absolute;"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