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《神农本草经》
别名:上甲、团鱼壳
来源:鳖科动物鳖的背甲。
处方用名:鳖甲、炙鳖甲、制鳖甲、酥鳖甲、烫鳖甲
药性:咸,微寒。归肝、肾经。
功效:滋阴潜阳,退热除蒸,软坚散结。
临床应用:
1.阴虚发热、骨蒸劳热,阴虚阳亢、头晕目眩,虚风内动、手足瘛疭
2.经闭,癥瘕,久疟疟母
1.肝肾阴虚证。本品亦能滋养肝肾之阴,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阴虚内热、阴虚风动、阴虚阳亢诸证。对阴虚内热证,本品滋养之力不及龟甲,但长于退虚热、除骨蒸,故尤为临床多用。治疗温病后期,阴液耗伤,邪伏阴分,夜热早凉,热退无汗者,常与丹皮、生地、青蒿等品同用,如青蒿鳖甲汤(《温病条辨》)。治疗阴血亏虚,骨蒸潮热者,常与秦艽、地骨皮等品同用。主治阴虚风动,手足瘈疭者,常与阿胶、生地、麦冬等品同用。
2.癥瘕积聚。本品味咸,还长于软坚散结,适用于肝脾肿大等癥瘕积聚。常与活血化瘀、行气化痰药配伍,如鳖甲煎丸(《金匮要略》)以之与丹皮、桃仁、
虫、厚朴、半夏等品同用,治疟疾日久不愈,胁下痞硬成块。
用法用量:煎服,9~24g,先煎。本品经砂烫醋淬后,更容易煎出有效成分,并除去腥气,便于服用。
注意事项:脾胃虚寒者忌服,孕妇慎用。
临床配伍:
1、治石淋:鳖甲杵末,以酒服方寸匕,日二、三,下石子,瘥。(《肘后方》)
2、治痈疽不敛,不拘发背一切疮:鳖甲烧存性,研掺。(《怪证奇方》)
1、青蒿鳖甲汤
2、清骨散
3、大定风珠
化学成分:主要含角蛋白、骨胶原蛋白、维生素、氨基酸、多糖等。还含有钙、铁、镉等元素。
药理作用:
鳖甲能增强免疫功能,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,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;能防止细胞突变,具有抗肿瘤作用;本品能促进造血功能,提高血红蛋白含量;鳖甲微粉煎液有抗CCI4致肝损伤作用,保护肝功,降低胆固醇、甘油三酯、血清透明质酸、血清磷酸酶和丙二醛含量,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、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,并能抗肝纤维化。另外鳖甲还具能增加骨密度和股骨钙含量,并有抗疲劳和补血作用。
炮制方法:
1.鳖甲:取原药材,置蒸锅内,沸水蒸45分钟,取出,放入热水中,立即用硬刷除去皮肉,洗净,干燥。或取原药材用清水浸泡,不换水,至皮肉筋膜与甲骨容易分离时取出背甲,洗净,日晒夜露至无臭味,干燥。
2.醋鳖甲:取砂置炒制容器内,用武火加热至滑利状态,容易翻动时,投入大小分档的净鳖甲,炒至外表淡黄色,质酥脆时,取出,筛去砂,趁热投入醋液中稍浸,捞出,干燥,捣碎。
每100kg鳖甲,用醋20kg。
炮制作用:
1.鳖甲:味咸,性微寒。归肝、肾经。具有滋阴潜阳,退热除蒸,软坚散结的功能。鳖甲质地坚硬,有腥臭气。养阴清热、潜阳息风之力较强,多用于热病伤阴或内伤虚热,虚风内动。
2.醋鳖甲:质变酥脆,易于粉碎及煎出有效成分,并能矫臭矫味。醋制还能增强药物入肝消积、软坚散结的作用。
【性状】
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,背面隆起,长10~15cm,宽9~14cm。外表面黑褐色或墨绿色,略有光泽,具细网状皱纹和灰黄色或灰白色斑点,中间有一条纵棱,两侧各有左右对称的横凹纹8条,外皮脱落后,可见锯齿状嵌接缝。内表面类白色,中部有突起的脊椎骨,颈骨向内卷曲,两侧各有肋骨8条,伸出边缘。质坚硬。气微腥,味淡。
1.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主心腹癥瘕坚积,寒热,去痞息肉……”。
2.《本草汇言》:“除阴虚热疟,解劳热骨蒸之药也。厥阴血闭邪结,渐至寒热,为癥瘕,为痞胀,为疟疾,为淋沥,为骨蒸者,咸得主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