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《神农本草经》
别名:赤符、红高岭、赤石土、红土
来源: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,主含四水硅酸铝。
处方用名:赤石脂
药性:甘、酸、涩,温。归大肠、胃经。
功效:涩肠止泻,收敛止血,生肌敛疮。
临床应用:
1.久泻久痢
2.大便出血,崩漏带下
3.疮疡久溃不敛,湿疮脓水浸淫
1.久泻,久痢。本品甘温调中,味涩质重,入于胃肠,长于涩肠止泻,尚可止血,为久泻久痢,下痢脓血之常用药物。治泻痢日久,滑脱不禁,脱肛等证,常与禹余粮相须为用,如赤石脂禹余粮汤(《伤寒论》);若虚寒下痢,便脓血不止者,常与干姜、粳米同用,如桃花汤(《伤寒论》)。
2.崩漏,便血。本品味涩能收敛止血,质重入于下焦,而以崩漏、便血者为多用。治崩漏,常与海螵蛸、侧柏叶等同用,如滋血汤(《和剂局方》);治便血、痔疮出血,常与禹余粮、龙骨、地榆等药同用。本品温涩,既可固冲,又可止带,配伍鹿角霜、芡实等药,可用于妇女肾虚带脉失约日久而赤白带下者。
3.疮疡久溃。本品外用有收湿敛疮生肌的功效。治疮疡久溃不敛,可与龙骨、乳香、没药、血竭等同用,研细末,掺于与疮口。此外,外用亦治湿疮流水、外伤出血等。
用法用量:煎服,9~12g,先煎。外用适量,研末敷患处。
注意事项:不宜与肉桂同用。孕妇慎用。湿热积滞泻痢者忌服。
临床配伍:
1、治少阴病下利脓血者:赤石脂一斤(一半全用、一半筛末),干姜一两,粳米一升。上三味,以水七升,煮米令热,去滓,温服七合,纳赤石脂末方寸匕,日三服,若一服愈,余勿服。(《伤寒论》桃花汤)
2、伤寒服汤药,下利不止,心下痞鞕,服泻心汤已,复以他药下之,利不止,医以理中与之,利益甚,此利在下焦:赤石脂一斤(碎),太乙禹余粮一斤(碎)。上二味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去滓,分温三服。(《伤寒论》赤石脂禹余粮汤)
3、治妇人久赤白带下:赤石脂一两,白芍一两,干姜一两(炮裂,锉)。上药捣细罗为散。每于食前,以粥饮调下二钱。(《圣惠方》)
1、桃花汤
化学成分:主要含四水硅酸铝,还含有钛、镍、锶、钡等微量元素。
药理作用:
1.主要药理作用
(1)收敛
(2)止泻
2.其他药理作用
(1)抗血栓
(2)吸附
煅赤石脂:取赤石脂细粉,用醋调匀,搓条,切段,干燥,照明煅法(药物煅制时,不隔绝空气的方法称为明缎法。)煅至红透。用时捣碎。
【性状】
本品为块状集合体,呈不规则的块状。粉红色、红色至紫红色,或有红白相间的花纹。质软,易碎,断面有的具蜡样光泽。吸水性强。具黏土气,味淡,嚼之无沙粒感。
1.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主泻痢,肠澼脓血,下血赤白。”
2.《名医别录》:“疗腹痛肠澼,下痢赤白,······女子崩中漏下,产难胞衣不出”。
3.《本经逢原》:“赤石脂功专止血固下。仲景桃花汤下痢便脓血者,取石脂之重涩,入下焦血分固脱,······火热暴注,初痢有积滞者勿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