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《雷公炮炙论》
别名:刺榆子、刺梨子、金罂子、山石榴、山鸡头子、糖罐
来源: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干燥成熟果实。
处方用名:金樱子、金樱子肉、蜜金樱子
药性:酸、甘、涩,平。归肾、膀胱、大肠经。
功效:固精缩尿,固崩止带,涩肠止泻。
临床应用:
1.遗精滑精,遗尿尿频,崩漏带下
2.久泻,久痢
1.遗精滑精、遗尿尿频、带下。本品味酸而涩,功专固敛,具有固精、缩尿、止带作用。适用于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;膀胱失约之遗尿尿频;带脉不束之带下过多。可单用本品熬膏服,如金樱子膏(《明医指掌》);或与芡实相须而用,如水陆二仙丹(《仁存堂经验方》);或配伍菟丝子、补骨脂、海螵蛸等补肾固涩之品同用。
2.久泻、久痢。本品入大肠,能涩肠止泻。治脾虚久泻、久痢,可单用浓煎服;或配伍党参、白术、芡实、五味子等同用,如秘元煎(《景岳全书》)。
此外,取其收涩固敛之功,本品还可用于崩漏,脱肛,子宫脱垂等证。
用法用量:煎服。6~12g。
注意事项:本品功专收涩,故邪气实者不宜使用。
临床配伍:
1、治梦遗,精不固:金樱子十斤,剖开去子毛,于木臼内杵碎。水二升,煎成膏子服。(《明医指掌》金樱子膏)
2、治脾泄下利,止小便利,涩精气:金樱子经霜后以竹夹子摘取,擘为两爿,去其子,以水淘洗过,烂捣,入大锅以水煎,不得绝火,煎约水耗半,取出澄滤过,仍重煎似稀饧。每服取一匙,用暖酒一盏,调服。(《寿亲养老新书》金樱子煎)
3、治久虚泄泻下痢:金樱子(去外刺和内瓤)30g,党参9g。水煎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
1、斑龙二至百补丸
2、保婴五疳膏
3、葆精丸
化学成分:主要含多糖、黄酮类、三萜类及鞣质等。还含有机酸、皂苷及少量淀粉等。
药理作用:
1.主要药理作用
(1)收敛
(2)止泻
(3)抗菌
2.其他药理作用
(1)抗炎
(2)抗氧化
(3)降血糖
(4)降血脂
(5)抗病毒
(6)免疫调节
炮制方法:
1.金樱子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洗净,干燥。
2.金樱子肉:取净金樱子,略浸,润透,纵切两瓣,除去毛、核,干燥。
3.蜜金樱子:取熟蜜,加适量开水稀释,淋入金樱子肉内拌匀,闷润,置炒制容器内,用文火加热,炒至表面红棕色、不粘手时,取出晾凉。
每100kg金樱子肉,用熟蜜20kg。
炮制作用:
1.金樱子:味酸、甘、涩,性平。归肾、膀胱、大肠经。具有固精缩尿,涩肠止泻的功能。金樱子生品酸涩,固涩止脱作用强,多用于遗精,滑精,遗尿,尿频,崩漏,带下。
2.蜜金樱子:偏于甘涩,可以补中涩肠。多用于脾虚久泻、久痢。
【性状】
本品为花托发育而成的假果,呈倒卵形,长2~3.5cm,直径1~2cm。表面红黄色或红棕色,有突起的棕色小点,系毛刺脱落后的残基。顶端有盘状花萼残基,中央有黄色柱基,下部渐尖。质硬。切开后,花托壁厚1~2mm,内有多数坚硬的小瘦果,内壁及瘦果均有淡黄色绒毛。气微,味 甘、微涩。
【鉴别】
(1)花托壁横切面:外表皮细胞类方形或略径向延长,外壁及侧壁增厚,角质化;表皮上的刺痕纵切面细胞径向延长。皮层薄壁细胞壁稍厚,纹孔明显,含有油滴,并含橙黄色物,有的含草酸钙方晶和簇晶;纤维束散生于近皮层外侧;维管束多存在于皮层中部和内侧,外韧型,韧皮部外侧有纤维束,导管散在或呈放射状排列。内表皮细胞长方形,内壁 增厚,角质化;有木化的非腺毛或具残基。
花托粉末淡肉红色。非腺毛单细胞或多细胞,长505~1836μm,直径16~31μm,壁木化或微木化,表面常有螺旋状条纹,胞腔内含黄棕色物。表皮细胞多角形,壁厚,内含黄棕色物。草酸钙方晶多见,长方形或不规则形,直径16~39μm;簇晶少见,直径27~66μm。螺纹导管、网纹导管、环纹导管及具缘纹孔导管直径8~20μm。薄壁细胞多角形,木化,具纹孔,含黄棕色物。纤维梭形或条形,黄色,长至1071μm,直径 16~20μm,壁木化。树脂块不规则形,黄棕色,半透明。
(2)取本品粉末2g,加乙醇30ml,超声处理30分钟,滤过,滤液蒸干,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,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,每次30ml,合并乙酸乙酯液,蒸干,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,作为供试品溶液。另取金樱子对照药材2g,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。照薄层色谱法试验,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,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,以三氯甲烷-乙酸乙酯-甲醇-甲酸(5:5:1:0.1)为展开剂,展开,取出,晾干,喷以10%硫酸乙醇溶液,在105℃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。供试品色谱中,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显相同颜色的斑点。
1.<<蜀本草>>:“主治脾泄下痢,止小便利,涩精气。”
2.<<本草备要>>:“固精秘气,治梦泄遗精,泄痢便数”。
3.<<本草求真>>:“生者酸涩,熟者甘涩,当用其将熟之际,得微酸甘涩之妙,取其涩可止脱,甘可补中,酸可收阴,故能善理梦遗崩带遗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