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螵蛸【收涩药】
  • 大字体
  • 中字体
  • 小字体
  • 进入社区

海螵蛸

基本内容

出处:《神农本草经》

别名:乌鲗骨、乌贼鱼骨、乌贼骨

来源: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干燥内壳。

处方用名:海螵蛸、乌贼骨、炒海螵蛸、炒乌贼骨

药性:咸、涩,温。归脾、肾经。

功效:收敛止血,涩精止带,制酸止痛,收湿敛疮。

临床应用:
1.吐血衄血,崩漏便血,外伤出血
2.遗精滑精,赤白带下 
3.胃痛吞酸 
4.湿疹湿疮,溃疡不敛


1.遗精,带下。本品温涩收敛,有固精止带之功。治肾失固藏之遗精、滑精,常与山茱萸、菟丝子、沙苑子等药同用;治肾虚带脉不固之带下清稀者,常与山药、芡实等药同用;如为赤白带下,则配伍白芷、血余炭同用,如白芷散(《妇人大全良方》)。
2.崩漏,吐血,便血及外伤出血。本品能收敛止血。治崩漏,常与茜草、棕榈炭、五倍子等同用,如固冲汤(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);治吐血、便血者,常与白及等分为末服;治外伤出血,可单用研末外敷。
3.胃痛吐酸。本品味咸而涩,能制酸止痛,为治疗胃脘痛胃酸过多之佳品。常与延胡索、白及、贝母、瓦楞子等药同用。
4.湿疮,湿疹,溃疡不敛。本品外用能收湿敛疮。治湿疮、湿疹,配黄柏、青黛、锻石膏等药研末外敷;治溃疡多脓,久不愈合者,可单用研末外敷,或配煅石膏、枯矾、冰片等药共研细末,撒敷患处。

用法用量:煎服,5~10g。外用适量,研末敷患处。

临床配伍:
1、治吐血及鼻衄不止:乌贼骨,捣细罗为散,不计时候,以清粥饮调下二钱。(《圣惠方》)
2、治鼻血不止:乌贼鱼骨、槐花等分。半生半炒,为末吹鼻。(《世医得效方》)

方剂

1、固冲汤

药理

化学成分:主要含碳酸钙,壳角质,黏液质。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,其中含大量的钙,少量钠、锶、镁、铁以及微量硅、铝、钛、锰、钡、铜。

药理作用:
1.主要药理作用
(1)收敛
2.其他药理作用
(1)抗胃溃疡
(2)成骨作用
(3)抗辐射

炮制

炮制方法:
1.海螵蛸: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用清水洗净,干燥,砸成小块。
2.炒海螵蛸:取净海螵蛸小块,置炒制容器内,用文火加热,炒至表面微黄色,取出晾凉。
炮制作用:
1.海螵蛸:味咸、涩,性温。归脾、肾经。具有收敛止血、涩精止带、制酸、敛疮的功能。海螵蛸生品临床常用,有收敛止血、固精止带、制酸等作用。
2.炒海螵蛸:敛湿作用增强,温涩作用也略胜于生品。可用于疮疡湿疹,创伤出血。

性状和鉴别

【性状】 无针乌贼 呈扁长椭圆形,中间厚,边缘薄,长9~14cm,宽2.5~3.5cm,厚约1.3cm。背面有磁白色脊状隆起,两侧略显微红色,有不甚明显的细小疣点;腹面白色,自尾端到中部有细密波状横层纹;角质缘半透明,尾部较宽平,无骨针。体轻,质松,易折断,断面粉质,显疏松层纹。气微腥,味微咸。
金乌贼 长13~23cm,宽约6.5cm。背面疣点明显,略呈层状排列;腹面的细密波状横层纹占全体大部分,中间有纵向浅槽;尾部角质缘渐宽,向腹面翘起,末端有1骨针,多已断落。
【鉴别】 (1)本品粉末类白色。角质层碎块类四边形,表面具横裂纹和细密纵纹交织成的网状纹理,亦可见只有纵纹的碎块。石灰质碎块呈条形、正方形或不规则状,多具细条纹或分枝状蛇形笈道。
(2)取本品粉末,滴加稀盐酸,产生气泡。

古籍参考

1.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主女子赤白漏下经汁,血闭,阴蚀肿痛,寒热癥瘕,无子。”
2.《本草品汇精要》:“止精滑,去目翳。”
3.《玉楸药解》:“止吐衄崩带,磨翳障,疗跌打汤火,泪眼雀目,重舌鹅口,喉痹,耳聍,缩瘿消肿,拔疔消毒,敛疮燥脓,化止,收阴囊湿痒,除小便血淋。”

> ute;"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