芡实【收涩药】
  • 大字体
  • 中字体
  • 小字体
  • 进入社区

芡实

基本内容

出处:《神农本草经》

别名:鸡头米、卵菱、鸡瘫、鸡头实、雁喙实、鸡头、雁头、乌头、鸿头、水流黄、水鸡头、刺莲蓬实、刀芡实、鸡头果、苏黄、黄实

来源: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。

处方用名:芡实、鸡头实、炒芡实、炒鸡头实

药性:甘、涩,平。归脾、肾经。

功效:益肾固精,补脾止泻,除湿止带。

临床应用:
1.肾虚遗精滑精,遗尿尿频
2.脾虚久泻 
3.白浊,带下


1.遗精,滑精。本品甘涩收敛,善能益肾固精。治肾虚不固之腰膝酸软,遗精滑精者,常与金樱子相须而用,如水陆二仙丹(《仁存堂经验方》);亦可与莲子、莲须、牡蛎等配伍,如金锁固精丸(《医方集解》)。
2.脾虚久泻。本品既能健脾除湿,又能收敛止泻。可用治脾虚湿盛,久泻不愈者,常与白术、茯苓、扁豆等药同用。
3.带下。本品能益肾健脾、收敛固涩、除湿止带,为治疗带下证之佳品。治脾肾两虚之带下清稀,常与党参、白术、山药等药同用。若治湿热带下,则配伍清热利湿之黄柏、车前子等同用,如易黄汤(《傅青主女科》)。

用法用量:煎服,9~15g

临床配伍:
1、治精滑不禁:沙苑蒺藜(炒)、芡实(蒸)、莲须各二两,龙骨(酥炙)、牡蛎(盐水煮一日一夜,煅粉)各一两。共为末,莲子粉糊为丸,盐汤下。(《医方集解》金锁固精丸)
2、治浊病:芡实粉、白茯苓粉。黄蜡(化),蜜和丸,梧桐子大。每服百丸,盐汤下。(《摘玄方》分清丸)

方剂

1、金锁固精丸
2、易黄汤

药理

化学成分:主要含淀粉、蛋白质、脂肪及多种维生素。

药理作用:
芡实水、乙醇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能力;芡实水提取物还可减少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。

炮制

炮制方法:
1.芡实:取原药材,除去硬壳及杂质。用时捣碎。
2.炒芡实取净荧芡,置炒制容器内,用文火加热,炒至表面微黄色,取出晾凉。用时捣碎。
3.麸炒芡实:先将锅用中火加热,均匀撒入麦麸即刻烟起,随即投入净芡实,迅速拌炒至表面亮黄色或微黄色时,取出,筛去麸皮,放凉。
每100kg芡实,用麦麸15kg。
炮制作用:
芡实:味甘、涩,性平。归脾、肾经。具有益肾固精、补脾止泻、祛湿止带的功能。生品性平,涩而不滞,补脾肾而兼能祛湿,常用于遗精滑精,遗尿尿频,带下,白浊,小便不禁,兼有湿浊者尤宜。
炒芡实:性偏温,补脾和固涩作用增强,适用于脾虚之证和虚多实少者。清炒芡实和麸炒芡实功效相似,均以补脾固涩力胜。主要用于脾虚泄泻和肾虚精关不固的滑精,亦可用于脾虚带下。

性状和鉴别

【性状】 本品呈类球形,多为破粒,完整者直径5~8mm。表面有棕红色或红褐色内种皮,一端黄白色,约占全体1/3,有凹点状的种脐痕,除去内种皮显白色。质较硬,断面白色,粉性。气微,味淡。
【鉴别】 (1)本品粉末类白色。 主为淀粉粒,单粒类圆形,直径1~4μm ,大粒脐点隐约可见;复粒多数由百余分粒组成,类球形,直径13~35μm ,少数由2~3分粒组成。
(2)取本品粉末2g,加二氯甲烷30ml,超声处理15分钟, 滤过,滤液蒸干,残渣加乙酸乙酯2ml使溶解,作为供试品溶液。另取芡实对照药材2g,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。照薄层色谱法试验,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,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,以正己烷-丙酮(5:1)为展开剂,展开,取出,晾干,喷以10%硫酸乙醇溶液,在105℃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。供试品色谱中,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 显相同颜色的斑点。

古籍参考

1.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主治湿痹腰脊膝痛,补中,除暴疾,益精气,强志,令耳目聪明”。
2.《本草纲目》:“止渴益肾,治小便不禁,遗精,白浊,带下”。
3.《本草求真》:“味甘补脾,故能利湿,而使泄泻腹痛可治,……味涩固
肾,故能闭气,而使遗带小便不禁皆愈。”

> :absolute;"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