硫黄【攻毒杀虫止痒药】
  • 大字体
  • 中字体
  • 小字体
  • 进入社区

硫黄

基本内容

出处:《神农本草经》

别名:石硫黄、石流黄、流黄、石留黄

来源:自然元素类矿物硫族自然硫。

处方用名:硫黄、制硫黄

药性:酸,温;有毒。归肾、大肠经。

功效:外用解毒疗疮、杀虫止痒;内服补火助阳通便。

临床应用:
1.疥癣,秃疮,湿疹,阴疽恶疮 
2.阳痿足冷,虚喘冷哮,虚寒便秘


1.外用治疥癣,湿疹,阴疽疮疡。本品性温而燥,有解毒杀虫,燥湿止痒诸功效,尤为治疗疥疮的要药。如《肘后方》治疥即单取硫黄为末,麻油调涂用;或配伍风化石灰、铅丹、腻粉研末,猪油调涂治疥疮,如硫黄散(《圣济总录》)。若与轻粉、斑蝥、冰片为末,同香油、面粉为膏,涂敷患处,可治顽癣瘙痒,如臭灵丹(《医宗金鉴》)。若治疮疽,则可与荞麦面、白面为末贴敷患处,如痈疽发背方(《仁斋直指方》)。
2.内服治阳痿,虚喘冷哮,虚寒便秘。硫黄乃纯阳之品,入肾大补命门火而助元阳。可用于肾阳衰微,下元虚冷诸证。如金液丹即单用硫黄治腰冷膝弱、失精遗溺等。治肾虚阳痿常与鹿茸、补骨脂、蛇床子等同用。若配附子、肉桂、沉香,可治肾不纳气之喘促等,如黑锡丹(《和剂局方》)。治虚冷便秘,以硫黄配半夏用,即半硫丸(《和剂局方》);因硫黄能补虚而暖肾与大肠,因而也可止泻治冷泻腹痛。

用法用量:外用适量,研末油调涂敷患处。内服1.5~3g,炮制后入丸散服。

注意事项:孕妇慎用;不宜与芒硝、玄明粉同用;阴虚火旺者忌服。

临床配伍:
1、治男子腰肾久冷,心腹积聚,胁下冷癣,腹中诸虫,失精遗溺,形羸力劣,脚膝疼弱,冷风顽痹,霍乱转筋,虚滑下利;又治妇人血结寒热,阴蚀疽痔:硫黄十两。净拣去沙石,研细飞过,用瓷盒子盛,以水和赤石脂封口,以盐泥固济晒干,地内先埋一小罐子,盛水令满,安合子在上,用泥固济讫,慢火养七日七夜,候足,加顶火一斤煅,候冷取出,研为细末,以药末一两,用蒸饼一两,汤浸握去水,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多至百丸,温米饮下,空心服之。(《太平惠民合剂局方》金液丹)
2、治心腹一切痃癖冷气,及年高风秘、冷秘或泄泻等:硫黄(明净好者,研令极细,用柳木槌子杀过)、半夏(汤浸七次,焙干,为细末)。上等分,以生姜自然汁同熬,入干蒸讲末搅和匀,入臼内杵数百下,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空心温酒或生姜汤下十五丸至二十丸,妇人醋汤下。(《太平惠民合剂局方》半硫丸)
3、治卒得疥疮:麻油摩硫黄涂之。(《肘后方》)

方剂

1、安魂定魄丹
2、八宝散
3、拔毒散

药理

化学成分:硫黄主要含硫(S),另杂有砷、硒、碲等成分。

药理作用:
1.主要药理作用
(1)抗病原微生物
(2)杀虫
(3)抗炎
2.其他药理作用
(1)缓泻
(2)溶解角质
(3)中枢抑制
(4)镇咳祛痰

炮制

炮制方法:
1.硫黄:拣去杂质,敲成碎块。
2.制硫黄:取净硫黄块与适量豆腐同煮,至豆腐显黑绿色时,取出,漂净,阴干。
每100kg净硫黄,用豆腐200kg。
本品有毒,炮制时用过的豆腐应妥善处理。
炮制作用:
1.硫黄:味酸,性温;有毒。归肾、大肠经。外用解毒杀虫疗疮;内服补火助阳通便。生品有毒,多外用于疥癣,秃疮,阴疽恶疮。
2.制硫黄:毒性降低,可供内服。以助阳益火为主。用于阳痿,尿频,虚寒腹痛,虚喘冷哮,虚寒便秘。

性状和鉴别

【性状】
本品呈不规则块状。黄色或略呈绿黄色。表面不平坦,呈脂肪光泽,常有多数小孔。用手握紧置于耳旁,可闻轻微的爆裂声。体轻,质松,易碎,断面常呈针状结晶形。有特异的臭气,味淡。
【鉴别】
本品燃烧时易熔融,火焰为蓝色,并有二氧化硫的刺激性臭气。

古籍参考

1.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主妇人阴蚀,疽痔,恶血,坚筋骨,除头疮。”
2.《本草纲目》:“主虚寒久痢,滑泄,霍乱,补命门不足,阳气暴绝,阴毒伤寒,小儿慢惊。”

> :absolute;"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