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《本草纲目拾遗》
别名:无
来源:松科植物金钱松的干燥根皮或近根树皮。
处方用名:土荆皮
药性:辛,温;有毒。归肺、脾经。
功效:杀虫,疗癣,止痒。
临床应用:
1.体癣,手足癣,头癣
2.疥疮,湿疹,皮炎,皮肤瘙痒
1.体癣、手足癣、头癣等多种癣病。有较好杀虫疗癣,祛湿止痒作用。以外用治癣为主,可单用浸酒涂擦或研末加醋调敷。现多制成10~50%土槿皮酊,或配合水杨酸、苯甲酸等制成复方土槿皮酊外用,如鹅掌风药水(《中国药物大全》)。
2.湿疹,皮炎,皮肤瘙痒。可单用浸酒外擦,或配大黄、苦参、黄柏等同用。
用法用量:外用适量,醋或酒浸涂擦,或研末调涂患处。
注意事项:只供外用,不可内服。
1、神效癣药
2、土荆皮散
化学成分:根皮含土荆皮酸、β-谷甾醇、鞣质、挥发油、多糖等。
药理作用:
1.主要药理作用
(1)抗病原微生物
2.其他药理作用
(1)止血
(2)抗早孕
(3)抗肿瘤
洗净,略润,切丝,晒干。
【性状】
根皮 呈不规则的长条状,扭曲而稍卷,大小不一,厚2~5mm。外表面灰黄色,粗糙,有皱纹和灰白色横向皮孔样突起,粗皮常呈鳞片状剥落,剥落处红棕色;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,平坦,有细致的纵向纹理。质韧,折断面呈裂片状,可层层剥离。气微,味苦而涩。
树皮 呈板片状,厚约至8mm,粗皮较厚。外表面龟裂状,内表面较粗糙。
【鉴别】
(1)本品粉末淡棕色或棕红色。石细胞多,类长方形、类圆形或不规则分枝状,直径30~96μm,含黄棕色块状物。筛胞大多成束,直径20~40μm,侧壁上有多数椭圆形筛域。黏液细胞类圆形,直径100~300μm。树脂细胞纵向连接成管状,含红棕色至黄棕色树脂状物,有的埋有草酸钙方晶。木栓细胞壁稍厚,有的木化,并有纹孔。
(2)取本品粉末lg,加甲醇20ml,超声处理20分钟,放冷,滤过,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。另取土荆皮对照药材lg,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。再取土荆皮乙酸对照品,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.2mg的溶液,作为对照品溶液。照薄层色谱法试验,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,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,以甲苯-乙酸乙酯-甲酸(14:4:0.5)为展开剂,展开,取出,晾干,喷以10%硫酸乙醇溶液,在105℃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,置紫外光灯(365nm)下检视。供试品色谱中,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,分别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。
《本草纲目拾遗》:“其皮治一切血,杀虫瘴癣,合芦荟香油调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