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处:《神农本草经》
别名:葱苒、葱葵、山葱、丰芦、蕙葵、公苒、葱菼、梨卢、葱白藜芦、鹿葱、憨葱、葱芦、葱管藜芦、旱葱、人头发、毒药草、七厘丹
来源:百合科植物黑藜芦的干燥根茎。
处方用名:藜芦
药性:苦、辛,寒;有毒。归肺、肝、胃经。
功效:涌吐风痰,杀虫。
临床应用:
1.中风、癫痫、喉痹、误食毒物
2.疥癣,白秃,头虱,体虱
用法用量:内服0.3~0.6g,入丸散,温水送服以催吐;外用适量,研末,油调涂。
注意事项:本品体虚及孕妇禁服;不宜与人参、党参、西洋参、南沙参、北沙参、丹参、玄参、苦参、细辛、白芍、赤芍同用;因其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,内服易产生毒性反应,现代临床已不作为涌吐药使用,而主要作为农作物及蚊蝇的杀虫剂。
临床配伍:
1、治诸风痰饮:藜芦十分,郁金一分。为末,每以一字,温浆水一盏,和服探吐。(《经验方》)
2、治癣立有神效:藜芦根半两,轻粉二钱半。上为细末,凉水调,搽癣上。(《普济方》)
3、治白秃:末藜芦,以腊月猪膏和涂之,先用盐汤洗,乃敷。(《肘后方》)
1、八毒大黄丸
2、搐药不卧散
3、矾石汤
化学成分:主要含原藜芦碱、藜芦碱、伪藜芦碱、秋水仙碱、藜芦酰棋盘花碱等生物碱。
药理作用:
本品具有降压作用,无急速耐受现象,降压的同时伴有心率减慢、呼吸抑制或暂停;对结核菌有抑制作用,经加温后,虽毒性显著降低,但对结核菌抑制力不变,对豚鼠实验性结核病有效;其水浸剂对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。对家蝇有强大的毒杀效力。
将原药材拣去杂质,用水洗净泥屑,捞起沥干,切0.3-0.4cm段片,晒干。
1、藜芦:根茎圆柱形或圆锥形,长2-4cm,直径0.5-1.5cm;表面棕黄色或土黄色,顶端残留叶基及黑色纤维,形如蓑衣,有的可见斜方形的网眼,下部着生10-30条细根。根细长略弯曲,长10-20cm,直径0.1-0.4cm;黄白色或黄褐色,具细密的横皱纹;体轻,质坚脆,断面类白色,中心有淡黄色细木心,与皮部分离。气微,味苦、辛,有刺喉感;粉末有强烈的催嚏性。
2、牯岭藜芦:根茎呈圆柱形,长1-1.7cm,表面棕黄色,顶端残留叶柄残基及黑色纤维;下部着生10-20条细圆柱形根;长短不等,直径约0.2cm,微弯曲,表面暗褐色,并现皱缩条纹,质地坚脆,断面黄白色。味苦涩。
3、毛穗藜芦:根茎呈圆柱形,黄棕色,顶端残留叶柄残基及黑色纤维,下部密生20-30条。根细柱状,直径约0.2cm,长短不等,微弯曲,棕黄色,质脆,断面灰白色,叶苦涩。
4、兴安藜芦:形似藜芦。根茎长1-1.5cm,直径1-2cm。根长5-8cm,直径1-2mm。
5、毛叶藜芦:形似藜芦。根茎长1-2cm,直径0.8-1.3cm。根长4-12cm,直径1-3mm。